天人菊說故事劇坊:故事媽媽工作手冊
澎湖縣文化局96年3月出版
# 繪本的教學策略 林偉信
許多教學者不曉得在講完繪本故事後該和學童談些什麼,或是討論什麼。事實上,就幼兒園或中低年級的學童來說,聽完繪本故事後若企求她們能說出一番大道理,那也太過強求、不近人情。對於這個年齡層的孩童來說,我們所謂的「討論」指的只是一種聽完故事後的「對話」而已,一種以繪本內容做為中介對象的對話延續,更簡單的說就是師生之間在閱讀後以閱讀內容為「引子」的談談話、說說話的延續而已。
因此,討論的重點並不在於論點是否精闢、見解是否突出,而是要能鼓勵學童能在語教學者的對話中培養發言的勇氣,並且學習如何清楚有效的說出自己要講的東西。也由於如此,所以在聽講故事後的對話,我們同樣就不會有太多理性思辯的要求,像是要學童據理說明,或是依文意脈絡找重點意義等,因為,即或是天馬行空的胡扯,只要學童勇於發言、樂於發言,就是一件肯學習、樂於嘗試的好事。而這樣的對話練習對於年幼的學童而言常是很重要的,因為,當一個學童能夠有勇氣且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東西時,這種敘說上成功的小喜悅,將會使學童對於語文文字的運用語表達建立起初步的自信,此時,若幼兒得到教學者適度的鼓勵與再引導,將使得學童逐步發展出屬於自己敘說與思考的模式。
而在這樣的對話與討論中,教學者有一些帶領上的態度是需要多加注意的
(一)教學者要能在心態上保持適度的放空,不要抱持太多預期的對話目標或討論理想
(二)教學者要能去欣賞孩童的思考,順著他們的思考脈絡走,不要強以自己的問題與看法來左右對話與討論的進行
(三)教學者要能不斷的鼓勵與讚美學童勇於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,並且以成年人的敏銳感受,以及較精準的語言
掌握能力,協助與引導學童將自己的表達做的更為合理、有效(像是教學者可以在學童無法清楚運用詞彙時,提
供一些語詞協助其使用,或是面對學童不清楚的論述時,教學者可以以複述的方式發問:「你的意思是不
是......」,再由學童針對複述進行肯定或否定的增補等等)
(四)在課程終結時,教學者可以協助、引導學童將發言討論的重點做適度的歸結
# 優良繪本的基本條件 林偉信
(一)想像的語言
(二)重要的價值觀
(三)幽默
(四)文學性
(五)創意
# 提出好問題讓故事說得更豐富 許怡潔
(一)四種類型(以「阿力與發條老鼠」一書為例)
1.理解性問題-指學生對讀物內容的字、詞、句的意義及觀點的理解
ex 阿力常常為什麼事難過?
2.詮釋性問題-無法從原文內容作答,必須經過分析、綜合、比較等運用不同的思維才能回答
ex 你覺得什麼因素阿力改變決定?
3.評論性問題-加上個人的評斷與評價,對讀物所提出的觀點主題加以辨別、批評與判斷的一種閱讀。
ex 從故事中,阿力後來覺得做隻發條老鼠好不好?為什麼?
4.創造性問題-跳出讀物去思考能獲得新概念或新答案的一種閱讀方式
ex 如果阿力當時許願,真的變成一隻發條老鼠,你覺得故事的結局會如何?
(二)提問的順序
首先要提問「理解性問題」,以確定孩子對於文本是否理解,再經過「詮釋性問題」的討論、思考,對於孩子接下來的判斷、創造思考,都可以增加其深度與廣度。
(三)提問的時間點
考慮文本內容、孩童的閱讀理解力以及帶領者的設計方向。如果文本與問題設計是將進行一場「預測與修正式的思考訓練」,那麼邊閱讀、邊提問和編修正答案,是比較好的方式。
(四)提問該注意的事項
1.閱讀是最基本的,若孩子在家閱讀的狀況時常落後或根本沒讀,那勉強進行討論的效果是非常差的,不如大家再
一起把文本讀一讀,至少孩子還可以獲得到文本中的趣味。
2.提問時,以遊戲的方式進行,讓孩子覺得有趣。
3.如果孩子們進行閱讀討論已有一段時間,提問的工作就可以交給他們。不過在此之前,必須先上一堂課,告訴她
們如何提問,以及問題類型有哪些。等到大家都展示出自己的問題,再一起整理歸納,進行閱讀討論。
- Feb 21 Sun 2010 20:26
故事媽媽手冊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